close
為了擺脫農產品價格操控在中盤買方的現有拍賣機制劣勢,雲林縣農業大學歷屆學員汲取新知,並實務運用、有效營造出產業群聚的效果,為自己取得整體供應鏈的主導權,也創造賣場、消費者及農民三贏局面。



台灣因耕地零碎,9成以上是小農,行銷通路不多,泰半都進入拍賣市場,或者等待中盤收購。農民除了要看天吃飯,即使農作豐收,也常囿於生產過剩,或遭到盤商聯合壟斷,得承擔極高的「菜土菜金」等風險,讓務農宛如賭博。

現有農產品拍賣制度完全是買方優勢,價格每每被殺到見骨,不問農民付出的心血,血本無歸的情況屢見不鮮。有人建議政府應革新現行制度,精算出每項農產品的成本價做為拍賣底價,俾確保農民基本溫飽。然而,在計畫生產未落實之際,不容易執行,因為部分農民總是盲目搶種,供過於求,為避免殘貨,往往就認賠殺出。

現行拍賣制度行之多年,好像巨獸,小農難以衝撞,雲林農民大學學員及校友認清現實,自立產銷班及行銷團隊等,農產不進拍賣市場,跳過大小中盤商,看似迂迴,實則直接抵達消費端,減少中間剝削。

產業群聚壯大小農力量,讓農產價格不再被盤商宰制,農民毋需仰人鼻息,透過契作貫徹計畫生產,嚴控品質,穩定價格及收入,而消費者也能買到更有保障的農產品,健全整個供應鏈。

(中國時博客來網路書局博客來網路書店報)


1C4CD8577705E539
arrow
arrow

    uiw66sw24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